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人工恢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特征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oil after artificial restor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董凯凯[1] 王惠[2] 杨丽原[1] 杨宝山[1] 解伏菊[1]

机构地区:[1]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2]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人事部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9025692007042108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09DM028);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2009ZX07212-003);济南市软科学项目(200817057)

年  份:2011

卷  号:31

期  号:16

起止页码:4778-478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阐明湿地恢复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退化区与连续淡水恢复区土壤pH值、盐分、有机碳、全氮、氨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各样地各层土壤pH值总体上降低,电导率显著降低(P<0.05),表明退化湿地的人工恢复可明显降低其盐度;恢复区上层(0—20cm)土壤盐分均低于下层(20—40cm),未恢复区则相反;(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0—20cm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分别由恢复前的(7.710±0.756)g/kg、(0.66±0.021)g/kg增加到恢复7a后的(16.96±0.213)g/kg、(1.277±0.027)g/kg,恢复区有机碳、全氮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上层大于下层;(3)各样地硝态氮含量均低于氨态氮含量,碳氮比值介于4—8之间;(4)相关分析表明,湿地恢复后土壤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机碳与全氮两者显著正相关,氨态氮与pH、盐分、有机碳、全氮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该研究结果对于评估湿地恢复效应,指导湿地恢复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人工恢复  黄河三角洲湿地 湿地土壤 碳氮

分 类 号:S15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