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分配概念解析——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的抽逃出资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保华[1]

机构地区:[1]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系,北京100044

出  处:《政治与法律》

基  金:作者主持的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项目"资本维持原则反思"(项目编号:2005RC038)的研究成果之一

年  份:2011

期  号:8

起止页码:76-8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SCI、CSSCI2010_2011、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大陆法系及欧盟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往往采用形式意义的狭义分配概念,分配仅指利润分配。在实质意义的广义分配概念下,如果某行为导致公司的财产无对价地流向了股东,即为分配。无论从正确适用资本维持原则、适当平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冲突的立场出发,还是从统一法律规范、节省立法和司法成本的角度观察,实质意义的分配概念都具有制度优势。《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的"抽逃",其经济实质与实质意义的分配相同。

关 键 词:分配  利润分配 制度优势  抽逃出资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  

分 类 号:D9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