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京市水足迹计算与分析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water footprint in Beijing C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艳阳[1] 王会肖[1] 蔡燕[2]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济南250013

出  处:《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9SD-10)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19

期  号:4

起止页码:954-9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ZGKJHX、核心刊

摘  要:水足迹指的是在一定物质生活标准下,生产一定人群(个体、城市或国家)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虚拟"水资源,不是真正意义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水足迹不仅仅包括对实体水的消费,更重要的是包含了虚拟水消费的部分。分析区域内的水足迹量及其构成,能够从消费的角度展现对水资源的占有情况,展现出通过产业链及产品贸易而产生的该区域对其他区域的水资源占有情况或其他区域对本区域的水资源占有情况。本研究采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水足迹计算方法,估算了北京市2002年的水足迹状况,分析了水足迹构成。结果表明:北京市2002年水足迹为86.26亿m3,其中70%用于居民消费,30%用于政府消费;总的人均水足迹为606.21 m3,城镇居民人均水足迹为537.69 m3,农村居民人均水足迹为197.12 m3;2002年总水足迹中,实体水消费占8%,虚拟水消费占92%,虚拟水净流入量为14.98亿m3,占总水足迹的17.4%。结果证明,在消费结构中,虚拟水占主要部分,实体水比例很低;受产业链和工艺的影响,不同消费品(服务)的虚拟水含量并不相同。虚拟水流入能够降低对本区域水资源的占有,并没有从根本上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只是将压力转移到了其他区域。研究结果可为节约用水模式和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 键 词:水资源 水足迹 虚拟水 节水模式 投入产出表 北京市  

分 类 号:F06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