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消化科 [2]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消化科,100083
年 份:2011
卷 号:28
期 号:6
起止页码:316-3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食管裂孔疝(HH)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具有典型反酸、烧心等症状的227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根据BMI(单位:kg/m^2)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肥胖组(BMI≥28)。胃镜诊断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HH。pH监测DeMeester积分≥15提示存在病理性酸反流。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HH及RE的关系。结果RE检出率为30.0%(68/227),HH检出率为5.7%(13/227);HH中76.9%(10/13)存在RE。RE及HH检出率随BMI增加而升高(P均〈0.05),且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中B级及以上RE所占比例也随BMI增加而升高(6.4%、16.9%、31.6%,P=0.003);pH监测DeMeester积分在上述3组分别为15.9、19.8和36.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患者下午、夜间及24h食管内平均pH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是HH的危险因素,OR值为7.058(95%可信区间1.294~38.488,P=0.024)。男性、超重、肥胖及HH是RE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37(95%可信区间1.350~4.766,P=0.004)、1.921(95%可信区间1.005-3.670,P=0.048)、3.305(95%可信区间1.123~9.724,P=0.030)及6.879(95%可信区间1.695~27.913,P=0.007)。结论BMI与HH、RE及其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肥胖是HH及RE的共同危险因素,HH可促进RE的发生。
关 键 词:人体质量指数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裂孔疝 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24 h PH监测
分 类 号:R5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