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新生代超级汇聚背景下的陆内差异变形:华北伸展裂解和华南挤压逆冲 ( EI收录)
The opposite Meso-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s under the super-convergence:Rifting and extension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shortening and thrusting in the South China Crat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3]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4]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 [5]香港大学,中国香港 [6]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1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5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10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9AA093401)
年 份:2011
卷 号:18
期 号:3
起止页码:79-1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中、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于欧亚板块下以及中生代鄂霍次克海的消亡导致中亚造山带的向南俯冲,三者围限的中心三角形地带正是中国东部两个核心地块———华北和华南地块,而且,该区中、新生代始终处于全球三大构造域超级汇聚的中心。但是,在这种超级汇聚背景下,分别于华北和华南陆块的核部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构造类型: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伸展、裂解导致了中、新生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以张性构造为特征;而华南陆块总体发生收缩、挤压、逆冲导致了宽阔的陆内挤压变形系统,以压性构造为特征。文中综合我们近10年来渤海湾盆地构造的研究成果和2006年以来对华南陆内构造系统的系统调查成果,分析华北与华南中、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差异的大陆动力学变形机制。初步分析表明,虽然两者浅部都处于汇聚背景下,但是宏观的层析成像结果表明,华南与华北的深部状态明显不同,推断其变形机制可能也不同。建议大陆动力学研究要关注深部构造研究,进一步理顺深-浅部构造关系。
关 键 词:渤海湾盆地 华北克拉通 华南陆块 深部构造 大陆动力学
分 类 号:P54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