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化阶段及其流体演化 ( EI收录)
Fluid evolution of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at the Duobaoshan porphyry Cu(Mo)deposit,Heilongjiang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系,北京100083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基 金:全国危机矿山找矿资源专项综合研究项目(200899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6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放基金项目联合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27
期 号:5
起止页码:1361-13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多宝山-阿尔山铜(钼)成矿带内最大的斑岩型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的最东端。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多宝山组下部地层中。据野外脉体类型和穿插关系、围岩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将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的蚀变和矿化自早至晚划分为4个阶段:Ⅰ钾硅化阶段;Ⅱ硅化-钼矿化阶段;Ⅲ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Ⅳ碳酸盐石英阶段。石英中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纯CO2包裹体。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规律性演化特征:钾硅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盐度集中在6%~10%NaCleqv,密度0.5~0.9g.cm-3,均一温度峰值为245~400℃;硅化-钼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60~300℃,盐度1.7%~39%NaCleqv,密度0.3~1.1g.cm-3;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220~280℃,盐度0.1%~24.8%NaCleqv,峰值集中在6%~12%,密度0.5~1.0g.cm-3;碳酸盐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5~170℃,盐度0.5%~12.8%NaCleqv,密度0.8~0.9g.cm-3。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成分主要为H2O和CO2。本文对多宝山矿床主成矿期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捕获压力分别为110~160MPa、58~80MPa、8~17MPa。测温实验结合野外现象及包裹体岩相学表明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与成矿有关的热流体不是单一的岩浆分异的结果,构造裂隙系统也为含矿流体提供了很好的导矿与容矿空间,矿床沉淀机制为温度压力的变化及空间的开放导致流体不混溶与沸腾作用,不同流体的混合、水岩反应致使流体pH值、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铜、钼的矿化。
关 键 词:流体包裹体 成矿阶段 成矿机制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
分 类 号:P618.41] P618.65[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