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猫科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及现状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Felid Popula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朴正吉[1] 睢亚臣[1] 崔志刚[2] 张国利[1] 王群[1] 傅学魁[1]

机构地区:[1]吉林省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安图133613 [2]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图133613

出  处:《动物学杂志》

基  金: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1986年)资助;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资助(2007.12.9)

年  份:2011

卷  号:46

期  号:3

起止页码:78-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JST、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1985~2009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野外样线调查和社会访问调查的方法,对猫科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记载的东北虎(Panthera tigris)、远东豹(P.pardus)、猞猁(Felis lynx)和豹猫(F.bengalensis)4种猫科动物中,野外调查仅统计到猞猁和豹猫2种,调查总次数中,猞猁出现率为3.09%±2.30%,平均遇见个体数为(0.010±0.007)只/km;豹猫的出现率为7.66%±6.19%,平均遇见个体数为(0.03±0.02)只/km。访问调查结果显示,1960~1980年期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6 000 km2范围内捕杀东北虎13只,捕杀远东豹2只。根据被猎杀东北虎的分布范围,估计其领域面积为560 km2。东北虎和远东豹的历史分布密度为0.22只/100 km2和0.03只/100 km2。目前,猞猁和豹猫的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已处于区域性濒危状态。这说明了猫科动物对区域环境变化比较敏感,表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动物是导致濒危的重要原因。

关 键 词:猫科动物 种群数量变化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分 类 号:Q9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