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内蒙古武川县大青山地区蒙古黄芪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wild and cultivated Astragali Radix in Daqingshan district in Wuchuan of Neimengg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靖[1] 杨华[1,2] 朱雪梅[3] 赵中振[1] 陈虎彪[1]

机构地区:[1]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2]中国药科大学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 [3]北京邮电大学医院,北京100876

出  处:《中国中药杂志》

年  份:2011

卷  号:36

期  号:12

起止页码:1577-15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IPA、JST、PUBMED、RCCSE、RSC、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对于黄芪道地产地之一的武川县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药材性状、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数据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药材性状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的根型属于鸡爪型,有分支,表面颜色较深,呈深褐色,皮孔多;栽培品的根型属于直根型,少分支,表面颜色较浅,呈黄白色至浅棕褐色,皮孔少。显微组织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木栓层由6~14层木栓细胞组成,近木栓层处可见石细胞,木质部导管年轮状不明显;栽培品木栓层由4~9层木栓细胞组成,石细胞不可见,木质部导管大小相间呈年轮状。质量评价方面:野生品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及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均要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结论:武川县大青山地区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在性状、组织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野生品的异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要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作者通过对武川县大青山地区野生和栽培蒙古黄芪的的比较研究,为探讨合理保护野生蒙古黄芪资源,加强黄芪栽培技术,开展黄芪的野生抚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 键 词:蒙古黄芪 野生品 栽培品 药材性状 显微鉴别 质量评价  比较研究  

分 类 号:S567.2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