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7年济南“7.18”大暴雨的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研究    

A study of the permanently elongated convective system during the heavy torrential rain event over Jinan on 18 July 2007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卓鸿[1,2,3] 赵平[1,4] 任健[3] 刘爱梅[3] 杨芙蓉[3]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3]济南市气象局,济南250002 [4]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

出  处:《气象学报》

基  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09LASW B08和2008LASWZI01);山东省气象局项目(2005sdqxz17和2008sdqxjj01);山东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GG10008001)

年  份:2011

卷  号:69

期  号:2

起止页码:263-2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中尺度自动站、卫星和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18—19日造成华北南部强降水的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Permanent elongated convective system,简称PEC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与低层来自东北方向冷空气和正在减弱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尾部的向外气流有关。云图分析表明:这次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先后由10个对流单体复合而成,其中2个α中尺度的对流单体复合时造成了济南市北部的商河县强降水,并且强降水发生在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发展阶段,位于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的后部,与低于201K的冷云盖相对应;当对流单体复合时,在可见光云图上出现云线(即飑锋),并且在窄小的云线中又包含4个γ中尺度的对流单体,其中一个产生高达13 km的降水回波;当云线出现时,地面冷锋后部出现γ中尺度雷暴高压,随后逐渐发展成为α中尺度的雷暴群,降水产生在雷暴高压前和冷锋后。济南市强降水过程则是由合并后的对流单体内部的2个强度不同的上冲云顶合并成一个更强的上冲云顶时造成的。雷达回波分析进一步显示,这次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降水回波表现出后部扩建类和回波交叉类的特征,其中商河县的降水由主冷空气涌产生,而济南市强降水可能与主冷空气涌与次冷空气涌合并所形成的2个β中尺度和1个γ中尺度的多单体雷暴有关。

关 键 词:对流系统  云线  雷暴高压  尾流低压  上冲云顶  

分 类 号:P404[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