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豆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核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Analysis of Nuclear Gene Codon Bias on Soybean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乐[1] 金龙国[1] 罗玲[1] 王跃平[1] 董志敏[1] 孙守红[2] 邱丽娟[1]

机构地区:[1]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A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621);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课题(2009ZX08009-088B)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37

期  号:6

起止页码:965-9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大豆核基因密码子的使用模式,探讨影响其密码子组成和编码特点的因素,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改良大豆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豆基因组的46430个高置信编码基因和2071条大豆全长转录本序列为数据来源,应用CodonW软件对大豆全基因组密码子组成、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和全长转录组编码区密码子使用各项参数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发现,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编码区G+C和GC3s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G+C和GC3s含量越高的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越高,并确定了UCC和GCC为大豆最优密码子。编码区长度分组分析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随编码区长度的增加而降低,编码区较长的基因则趋向于随机使用密码子,且在转录组数据范围内,编码区长度介于400~600bp的基因表达水平最高。大豆叶片和种子中特异表达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和基因表达水平较为接近,但种子特异表达基因的G+C和GC3s含量均显著高于叶片特异表达基因,而其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叶片特异表达基因。

关 键 词:大豆 基因组 转录组 密码子

分 类 号: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