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盆地原型及其形成与演化探讨    

DISCUSSION O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JURASSIC BASIN PROTOTYPE OF QAIDAM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受权[1] 曹运江[2] 黄继祥[2] 牟中海[2]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市510275 [2]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南充市637001

出  处:《石油实验地质》

基  金:"油气 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年  份:1999

卷  号:21

期  号:3

起止页码:189-19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1996、CAS、CSCD、CSCD2011_2012、GEOBASE、JST、PA、RCCSE、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柴达木盆地的演变历程是与柴达 木地块的发展历史一脉相承的。三叠纪及其以前,柴达木 地块主体呈现稳定的隆升状态,仅其南、北 缘发育的裂谷带时张时合,沉积了 一套海相裂谷型建造。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结束了柴达 木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海相沉积史 ,使柴 达木地区进入陆内盆地发育新时期 。从柴达木盆地南、北 缘推覆构造带形成的板块构造机理 来看,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各发育一个规 模不等、但性质相似且具统一成因 机制的陆相前陆盆地,且它们呈现背 驮式渐次向前发展的模式。另外,由于阿尔金深断裂带在印支 期和燕山期的强烈右型走滑作用, 在柴达木地块西缘形成了一系列拉 分盆地,使柴达木地块侏罗纪盆地原 型具有前陆盆地与拉分盆 地叠合的属性。白垩纪 至早第三纪古、始新世,由于主干逆 冲断裂带背驮式地向盆内发展,沉 降沉积中心逐渐向盆内迁移;早第三纪 渐新世以后,由于印度板 块与欧亚板块 的碰撞所引起 的强烈挤压和 盆内挠曲,前陆 盆地及拉分盆 地的特点已不 明显,原来的前陆盆 地和拉分盆地区成为了强烈构造变 形带和晚第三纪- 第四纪的局部沉 积区。

关 键 词:柴达木盆地 侏罗纪 原型盆地 陆相 含油盆地

分 类 号:P618.130.1] P618.130.2[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