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时期古地理特征    

Palaeo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Upper Carboniferous-Lower Permian Benxi Formation in Henan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守民[1] 张璐[2] 胡斌[2,3] 宋慧波[2,3] 刘顺喜[2,3]

机构地区:[1]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3 [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3]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454003

出  处:《古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72001);国家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编号:20094116110002);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092300410167);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OTMP0904)联合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13

期  号:2

起止页码:127-1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CD、CSCD_E2011_2012、JST、PA、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主要形成于陆表海环境,发育了一套以含铁矿和铝土矿的铁铝质泥岩为特色的潟湖相,间有潮坪、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及砂坝(障壁岛)相沉积。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岩含量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组合类型,可划分出4种岩相区,包括滨岸潟湖泥岩相区,潟湖—潮坪砂岩、泥岩相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碎屑岩相区和砂坝(障壁岛)碎屑岩相区。当时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受该两条古陆的控制,沉积区域呈向东撒开的扇形;总体地势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部有一较大水下隆起区;海水从南东和北东方向侵入河南并逐渐向西延伸;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沉积最大厚度区位于豫北和豫东两大区域。

关 键 词:岩相古地理 沉积相 本溪组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  河南省  

分 类 号:P5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