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滇东—川西下二叠统白云岩的形成机理——玄武岩淋滤白云化    

Origin of Dolostones of the Lower Permian in East Yunnan—West Sichuan ——Dolomitization through Leaching of Basal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金振奎[1] 冯增昭[1]

机构地区:[1]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北京昌平102200

出  处:《沉积学报》

年  份:1999

卷  号:17

期  号:3

起止页码:383-38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1996、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在滇东- 川西地区的下二叠统中,白云岩发育,并可分两种类型:块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岩。块状白云岩呈浅灰色、灰色,主要由细晶或中晶白云岩石组成。白云岩的δ13 C 为+ 0 .8 ‰~+ 3 .5 ‰,平均+ 2 .7 ‰;δ18 O为- 6 .8 ‰~- 9 .1 ‰,平均- 7 .8 ‰。 Sr 为25 ×106 ~52 ×106 ,平均39 ×106 ; Na 为52 ×106 ~74 ×106 ,平均64×106 。斑状白云岩呈灰色,由白云岩斑块和交代残余的石灰岩斑块组成,其中白云岩斑块含量大于50 % 。白云岩斑块呈云朵状,大小多为几厘米至二十几厘米。白云岩斑块由细晶和中晶白云石组成。白云石呈自形或半自形,含量60 % ~90 % 。白云石的δ13 C 为+ 3 .1 ‰~+ 4 .0 ‰,平均+ 3 .6 ‰;δ18 O 为- 6 .4 ‰~- 8 .1 ‰,平均-7 .4 ‰。 Sr 为46 ×106 ~68 ×106 ,平均55 ×106 , Na 为60 ×106 ~89 ×106 ,平均74 ×106 。各种资料表明,块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岩成因相同,只是白云化程度不同。白云岩是在埋藏环境中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

关 键 词:滇东  川西  下二叠统 白云岩 玄武岩 形成机理  

分 类 号:P588.245] P588.145[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