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的形态特征和养殖性能比较    

Comparisons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out performance in new variety "Dongyou No. 1" and its parental populations of small abalone Haliotis diversicolo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游伟伟[1] 骆轩[1] 王德祥[1] 林壮炳[2] 林焕阳[3] 柯才焕[1]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2]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总站汕头中心站,广东汕头515041 [3]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漳州363000

出  处:《水产学报》

基  金: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407;2010AA10A401);农业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nycytx-47);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B090300159);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0GB23600665)

年  份:2010

卷  号:34

期  号:12

起止页码:1837-18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杂交种"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三者的外形特征和养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壳形和密度相关的参数中,壳宽/壳长指标差异最为显著,日本群体的壳宽/壳长指标显著地大于台湾群体(P<0.05),而"东优1号"的值则介于双亲群体之间。采用海区延绳式吊养和陆地工厂化养殖两种养成模式,分别在福建、广东和海南对"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进行为期一年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色鲍台湾群体受养成期暴发性死亡症的严重影响,存活率极低;日本群体虽然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但生长速度却显著慢于"东优1号"和台湾群体;"东优1号"杂色鲍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在3个实验点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东优1号"杂色鲍是适合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进行养殖的优良鲍新品种。

关 键 词:杂色鲍 “东优1号”  形态特征  存活率 生长速度  

分 类 号:S917.4[水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