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万方浩[1] 刘万学[1] 郭建英[1] 强胜[2] 李保平[2] 王进军[3] 杨国庆[1] 牛红榜[1] 桂富荣[1] 黄文坤[1] 蒋智林[1] 王文琪[3]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 [3]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市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出  处:《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2CB111400,2009CB119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871654)资助项目

年  份:2011

卷  号:41

期  号:1

起止页码:13-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CD、CSCD2011_2012、JST、PUBMED、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解析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入侵扩张机制和控制策略,从其种群形成与扩张的生态适应性及遗传分化特性、对本地植物的竞争替代和可持续控制技术基础3个方面进行了集中研究.对紫茎泽兰的主要研究进展为:(1)入侵中国的紫茎泽兰在核DNA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隔离是导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地理距离和海拔是影响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重要因素;(2)不同地理种群的紫茎泽兰在自然形态结构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可塑性,其耐旱、耐高温和/或耐低温能力也呈现出明显差异;(3)紫茎泽兰热激蛋白在调节低温胁迫应答和表型变化方面起重要作用,从而拓宽了紫茎泽兰对不同温度幅度生境的适应能力;(4)化感作用是紫茎泽兰种群竞争扩张的一个重要成因,分离鉴定出3种主效化感物质;(5)证实了紫茎泽兰可通过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从而形成"自我促进式"的入侵机制;(6)采用植物替代控制和增加植被多样性的生态修复方法,可防止紫茎泽兰的再次入侵,紫茎泽兰的有效控制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紫茎泽兰入侵后的适应性、种内种间的互作与竞争关系及群落的抵御功能,对其他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关 键 词:紫茎泽兰 入侵机制 遗传分化与演变  生态适应 化感作用 土壤微生物反馈  竞争替代  

分 类 号:S4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