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 EI收录)  

Contami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urface Water in Underground River of Dashiwei Tiankeng Group in Karst Area,Guangx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孔祥胜[1,2,3] 祁士华[1] Oramah IT[1] 张原[1] 何师意[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生物地质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 [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桂林541004

出  处:《环境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304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200720)

年  份:2011

卷  号:32

期  号:4

起止页码:1081-108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EM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了确定典型喀斯特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多环芳烃的组成、来源及污染特征,沿途采集了8个断面的表层水样品,利用GC-MS仪测试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地下河水中ΣPAHs(总量PAHs)浓度为54.7~192.0ng/L,平均值为102.3 ng/L,PAHs组成以2~3环为主,占65.1%.地下河沿程水中的PAHs浓度变化表明,上游高于下游,是因为城镇污水的排放,同时地下河对4~6环PAHs具有吸附作用;大石围天坑断面的ΣPAHs浓度显著增高93.8%,是由于地下河系统中环境介质的释放和大气传输;大石围支流汇合处的ΣPAHs浓度被稀释降低了47.3%;百朗出口断面的ΣPAHs浓度分别高于进口和大石围断面128.3%和17.8%.PAHs来源分析表明,城镇和大石围天坑区域显示以石油类及其燃烧源为主.然而,城镇的石油类源主要是人为输入,大石围天坑的则主要是天然输入;其余乡村地区显示以草木、煤燃烧源为主.与其他地区比较,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PAHs污染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苯并[a]芘浓度6个断面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关 键 词:多环芳烃 大石围天坑群 地下河 表层水 喀斯特  广西  

分 类 号:X1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