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2002-2007年间更新动态    

Regeneration dynamics of major tree species during 2002-2007 in a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Guti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East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汪殷华[1] 米湘成[2] 陈声文[3] 李铭红[4] 于明坚[1]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3]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开化324300 [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3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C39B02)

年  份:2011

卷  号:19

期  号:2

起止页码:178-18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种群更新是森林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更新动态,本研究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5ha常绿阔叶林动态样地为对象,在对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个体2002年和2007年两次每木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主要树种的补员(recruitment)和死亡状况,分析种群大小变化趋势,研究了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的更新特点。结果表明:(1)5年间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从13,338株增长到16,812株,增幅达26.05%。新增4,758株胸径≥1cm的补员个体,同时死亡1,384株。(2)乔木、小乔木或灌木、小灌木3种生长型的补员个体数目均随径级的增大而下降,但死亡个体却表现出不同的径级分布特点。(3)43个主要树种的平均年死亡率和年补员率分别为2.26%和5.90%。其中,19种小乔木或灌木在径级I(1cm≤DBH<2.5cm)的补员率均高于死亡率,但径级II(2.5cm≤DBH<5cm)、径级III(DBH≥5cm)的补员率均和死亡率差别不大;而24种乔木各径级死亡率和补员率的关系则相对复杂。(4)43个主要树种中有31个为增长型种群,其余12个呈小幅度负增长。10个种群大小变化率在5%以上,属于快速变动的种群,其中以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45.13%)和矩形叶鼠刺(Itea oblonga)(16.35%)的增幅最大,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3.10%)和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1.86%)的降幅最大。研究发现,3种生长型中,不同物种及其各个径级的补员率和死亡率各异,种群更新动态也有所差别,我们推测与密度制约和生境波动有关。

关 键 词:森林动态样地  种群更新 死亡率 补员率  生长型 径级

分 类 号:S718.5[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