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型QTL加性及上位性效应分析
Analysis of Epistatic and Additive Effects of QTLs for Grain Shape Using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重庆400716 [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330370);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06BB1330);西南大学博士点基金项目;西南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37
期 号:3
起止页码:469-4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手段有目的地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对于加快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基因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是决定基因聚合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以16个单片段代换系(SSSL)及15个双片段代换系分析了水稻粒型性状QTL的加性及上位性效应。共检测到9个水稻粒型性状QTL,包括4个粒长QTL、1个粒宽QTL和4个籽粒长宽比QTL,分别位于第2、第3、第4、第7和第10染色体上。此外,还检测出7对双基因互作,其中3对为有显著效应的两座位间互作,1对为两座位均没有显著效应的座位间互作,3对为1个有显著效应的座位与1个没有显著效应的座位间互作。本文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同一粒长QTL与不同单片段代换系聚合时会产生不同的互作效应,只有当上位性效应与目标基因的加性效应同向时,才可以达到明显改良粒长的效果。而且,2个长粒或2个短粒QTL聚合很难再产生更长或更短的籽粒。以上结果对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改良水稻粒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粒型QTL 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