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    

The growth pattern of Pinus elliottii Plantation in central subtropical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泽清[1,2] 刘琪璟[3] 王辉民[1] 郭志文[4]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 [4]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省吉安市343011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4211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14);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年  份:2011

卷  号:31

期  号:6

起止页码:1525-15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JST、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基于树干解析和树轮分析,结合野外调查,揭示了我国主要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规律,从而为人工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了依据。2005年调查了1948年江西吉安青原山引种后存留的564株湿地松(1954-1958年生)。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平均值为34.2 cm(18.4-58cm),树高平均值为19.5 m(9-33m)。青原山湿地松树轮分析结果显示:52年间,年树轮宽度增长量平均值为0.32 cm,最大年增长量不超过1.14 cm。胸径年生长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直径生长高峰出现在10a左右;林龄达到20a左右时,直径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林龄40a后,生长变得极为缓慢。距青原山西南100km的千烟洲湿地松林(20年生)胸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15.9 cm和11.0 m;20a的胸径生长量平均值为0.86 cm;材积方程为V=0.0000213 D2.9870924(V为带皮材积,D为胸径)。千烟洲湿地松林生物量低于同期营造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生物量,也明显低于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的生物量。经比较发现,引种营造的湿地松林,其生长量远不如原产地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松林。

关 键 词:胸径 树高 生长量 材积模型

分 类 号:S791.24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