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江苏如东近海绿潮藻分子检测与类群演替分析    

Molecular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green seaweeds from Rudong coasts in Jiangs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田晓玲[1,2] 霍元子[1,2] 陈丽平[1,2] 何建华[1,2] 张建恒[1,2] 贾睿[1] 刘红[1] 王金辉[3] 徐韧[3] 杨建强[4] 胡翔[4] 房建孟[4] 马家海[1] 何培民[1,2]

机构地区:[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上海201306 [3]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137 [4]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266033

出  处:《科学通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101);国家海洋局绿潮灾害专项(LC-03-01)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56

期  号:4

起止页码:309-3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MR、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07年以来,中国青岛、连云港、如东等黄海沿海连续4年爆发绿潮现象,尤其2008年青岛爆发了世界最大规模绿潮,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2009年,我们对江苏省如东海域绿潮藻进行了调查和监测,选取紫菜养殖架和防波堤坝上的11个固着样品以及海区15个漂浮样品,对其ITS及5.8S rDNA和叶绿体rbcL基因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类群演替分析.结果显示,如东沿岸堤坝和紫菜养殖筏架具有大量固着生长的浒苔类绿潮藻,其海区漂浮绿潮藻团出现时间也最早,并逐渐北移;ITS序列分析将如东样品聚为5个类群,即Ulva compressa类群(6个样品)、Ulva linza-procera-prolifera(LPP)复合体类群(12个样品)、Ulva flexuosa类群(3个样品)、Blidingia sp.类群(3个样品)以及Urospora spp.类群(2个样品),而rbcL序列较为保守,26个样品只聚为4个类群.DNA序列分析表明,如东海区漂浮与固着绿潮藻类群构成相同,亲缘关系较近,漂浮绿潮藻优势类群先后出现次序为:U.compressa,U.flexuosa及LPP,最终漂浮种与2008年黄海绿潮优势种的ITS序列完全相同.本研究为今后黄海绿潮溯源及其预测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 键 词:绿潮 浒苔 ITSrbcL溯源  

分 类 号:X1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