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疆伊犁荒漠草原恢复措施下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分析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niche under different restoration measures in Ili desert grassland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伟[1,2] 王万林[3] 胡玉昆[1] 尹伟[1,2] 公延明[1,2] 房飞[1,2] 阿德列提.艾列吾塔力甫[4]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乌鲁木齐830001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畜牧兽医局,伊犁835800

出  处:《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基  金:全球环境基金(GEF)新疆草地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825103)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19

期  号:2

起止页码:358-3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禁牧2年、休牧(每年5月底至10月初)、补播杂花苜蓿2年3种恢复措施及处于自由放牧状态下的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伊犁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在对照、禁牧、休牧样地中,建群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分别为1.037、1.101和1.070,在补播样地中针茅(Stipa sp.)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798。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在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但最大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在4种样地中,伊犁绢蒿-角果藜(Ceratoides arenarius)之间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和较大的生态位相似比例,证明2个种群之间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

关 键 词: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 生态位 伊犁绢蒿 禁牧  休牧 补播

分 类 号:Q145[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