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相分析    

Sedimentary facies analysis of Maokou formation of middle Permian in Sichuan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向娟[1,2] 胡明毅[2] 胡忠贵[3] 孟令俊[3] 吴联钱[1,2]

机构地区:[1]油气资源与勘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石西作业区油田研究所

出  处:《石油地质与工程》

基  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大型气田形成条件;富集规律及目标评价"下设子课题(2008ZX05007-002-001)

年  份:2011

卷  号:25

期  号:1

起止页码:14-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普通刊

摘  要:在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野外剖面和钻井剖面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将中二叠统茅口组确定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进一步可划分为浅水开阔台地、较深水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和台地前缘斜坡等相类型。浅水开阔台地相包括台内滩和潮下亚相,台地边缘浅滩包括生屑滩和滩间等亚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又可分为上斜坡和下斜坡等亚相。四川盆地在中二叠茅口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其中包括三次小规模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将茅口组划分为茅一、茅二、茅三和茅四段,其中茅一下段-茅一上段构成第一沉积旋回,茅二下段-茅二上段组构成第二沉积旋回,茅三段-茅四段构成第三沉积旋回。综合研究表明,台地边缘浅滩为高能型生物滩是储层发展演化的最有利相带,在茅二、三、四段均有发育,且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北缘-西南缘,其厚度大、分布较广,是区内最好的勘探相带。在研究区内较深水开阔台地和台地前缘斜坡相纵向上主要分布于茅三、四段,横向上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缘,且较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演化。

关 键 词: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茅口组  沉积相 碳酸盐岩台地 储层分布预测  

分 类 号:TE11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