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年 份:1999
卷 号:19
期 号:3
起止页码:7-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ZGKJHX、普通刊
摘 要:阿特拉津(Atrazine)又称氯乙异丙嗪[2-氯-4(乙基)-6-(异丙氨基)-1,3,5-三嗪],商品名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用于阔叶杂草和禾草的防除,如玉米、高梁、甘蔗和库区杂草等。阿特拉津虽然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但由于它被微生物矿化的过程十分缓慢,在土壤中的半存留期长达4—57周,所以在施用过这种除草剂的土壤中以及地下水和表面水中,其浓度远远超过3ppb的最大允许值,造成对环境的污染[1]。阿特拉津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使用了近40年,其在环境中的扩散引起广泛重视,因此研究这种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理十分必要。虽然自1982年以来先后在诺卡氏菌属(Nocardia)[2,3]、红球菌属(Rhodococus)[4,5]、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6]、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7]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8,9]等多个细菌属中分离到降解阿特拉津的菌株,但直到90年代中期,对这一生物降解过程所涉及到的基因、酶和中间代谢物仍知之甚少。自1995年Wacket实验室从施用过阿特拉津的土壤中分离到假单胞菌ADP菌株以后[1],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
关 键 词:阿拉特津 除草剂 生物降解 氯水解酶
分 类 号:S482.4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