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凡纳滨对虾感染与暴发白斑综合征(WSD)的密度因素分析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Aquaculture Density on the Infection and Outbreak of White Spot Disease(WSD) in Litopenaeus vanname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俊芳[1] 杨先乐[2] 万夕和[3] 胡琳琳[1] 周帅[1] 房文红[1]

机构地区:[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 [2]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原库,上海201306 [3]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南通226007

出  处:《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7M2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40654)

年  份:2011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79-8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采用PCR检测技术分别对上海、江苏、海南部分养殖地区凡纳滨对虾携带重要病毒性病原——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0%~58%的受检测对虾携带WSSV,表明近年在养殖SPF(无特定病原)甚至SPR(抗特定病原)亲虾子代的情况下,凡纳滨对虾的WSSV感染率仍然很高。为探讨现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感染与暴发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disease,WSD)的影响,设高、低密度2个养殖模拟试验组,每组设盐度恒定和突降2种处理。对虾死亡率分析显示,高密度组虾死亡率分别为96.9%(盐度恒定)和98.1%(盐度突降),低密度组分别为5.0%(盐度恒定)和26.7%(盐度突降),差异显著;WSSV定量PCR检测分析也表明,在捕捉、盐度变化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下,高密度组对虾体内WSSV携带量随着暂养时间推移而迅速增加,而同条件低密度组变化幅度很小。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高密度因素对WSSV感染与疾病暴发起促进作用。

关 键 词: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集约化养殖模式 养殖密度 凡纳滨对虾

分 类 号:S94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