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大鼠内源性EPCs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EI收录)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Endogenous EPCs and Serum Cytokines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Ra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瑛[1] 陈斯佳[2] 于文娟[2] 蔡绍皙[2] 张莉[3] 王秀志[3] 唐安科[1]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7 [2]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100029

出  处:《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基  金: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动物学重点学科拓展研究资助项目

年  份:2010

卷  号:27

期  号:6

起止页码:1322-13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ACO)模型,观察内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电针改善脑缺血中的作用。实验证明:MACO模型稳定性高,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了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以24 h最为明显,这可能与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机体自身修复有关;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活性,减轻脑缺血的炎症反应、减缓损伤,同时调节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再灌注后24 h明显增加,48 h最为明显(P<0.01);脑缺血后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有所升高,反映了脑缺血刺激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机体的应激反应,针刺使血中VEGF含量更高,推测这种VEGF的高表达可能对EPCs起到了动员作用,促使梗死后的EPCs的趋化、归巢。此外,在调节外周血EPCs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细胞因子也发挥了相应作用。总之,针刺通过动员外周血中EPCs数量、降低iNOS活性和VEGF的高表达,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来改善脑缺血,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缺血诸多途径之一。

关 键 词:电刺  脑缺血 内皮祖细胞 血清细胞因子

分 类 号:R2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