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植物阻沙能力研究进展    

Research Review of Capacity of Plant for Trapping Blown San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唐艳[1,2] 刘连友[2] 屈志强[2] 胡霞[2] 郭兰兰[2] 吕艳丽[2] 曹恒武[3] 贾振杰[2] 杨岩岩[2]

机构地区:[1]德州学院地理系,山东德州253023 [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 [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1

出  处:《中国沙漠》

基  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6BAD20B02;2006BAD26B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21)共同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31

期  号:1

起止页码:43-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植物单株与群落的阻沙能力可以用植物周围沉积的积沙体体积与输沙率来衡量,其受植物地上形态结构、粗糙元密集度以及群落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同区域环境下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及同种植物在与风沙活动季节相对应的不同物候期内,阻沙能力受冠层形态、茎枝的柔韧性、叶面积以及由此导致的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植物的阻沙能力应综合各参数进行评价。从植物个体的形态结构及群体的形态结构方面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植物阻沙能力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工作的方向:①科学寻找测定植物茎枝柔韧性的方法,如根据不同风速条件下枝条的摆动幅度,对柔韧性定量地进行等级划分,制定植物阻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②确定植物群落阻沙的临界粗糙元密集度;③在群落达到有效粗糙度密集度情况下,加强配置形式的多样化,探讨不同配置模式对群落阻沙能力的影响,以寻求植被粗糙元密集度、群落配置多样化(如改变行距与株距)与阻沙效应最大化之间的有效性与协调性,从而对当前生态建设实践有所贡献。

关 键 词:植物阻沙能力  柔韧性 粗糙元密集度  配置模式  

分 类 号:Q14[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