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施氮量对稻季氨挥发特点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in Rice Growing Seas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2]灌南县农业局,江苏灌南222500 [3]吴江市农业委员会,江苏吴江2152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22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资助项目(2006BAD02A03)
年 份:2011
卷 号:25
期 号:1
起止页码:71-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砂土和黏土两种土壤类型上,研究了施氮量对田面水NH4+-N浓度、氨挥发损失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剖面氮素含量的影响。施氮后田面水NH4+-N浓度和氨挥发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施氮后1~3 d达到峰值,黏土要低于砂土;氨挥发损失量为分蘖肥时期>倒4叶穗肥期>基肥时期>倒2叶穗肥期;黏土上稻季氨挥发总损失量为10.49~87.06 kg/hm2,占施氮量的10.92%~21.76%;砂土上稻季氨挥发总损失量为11.32~102.43 kg/hm2,占施氮量的11.32%~25.61%;施氮后氨挥发峰值和田面水铵态氮峰值同步出现,以分蘖肥时期最大,两者比值范围为23.76%~33.6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氮素积累量也增加,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黏土上的水稻产量和氮素积累量要略高于砂土上的;土壤氮素含量在土壤深度40~50 cm处最低,相应各层土壤氮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黏土要高于砂土。从氨挥发损失的角度来看,当施氮量超过250 kg/hm2时,氨挥发损失总量将跃增;而从水稻获得高产的角度来看,施氮量应为300 kg/hm2左右,因此,试验条件下水稻高产且环境安全的适宜施氮量为250~300 kg/hm2。
关 键 词:氨挥发 施氮量 土壤类型 氮素利用率 水稻生长季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