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作为社会和文化情境的同伴圈子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    

The Peer Group as a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Influence on Socioemotional Functioning in Chinese Childre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斌斌[1] 李丹[2] 陈欣银[3] 陈峰[4]

机构地区:[1]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2]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234 [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 [4]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上海210005

出  处:《心理学报》

基  金: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S30401);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43

期  号:1

起止页码:74-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CSSCI、CSSCI2010_2011、IC、JST、NSSD、PUBMED、RCCSE、RWSKHX、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同伴圈子的相似性假设探讨同伴圈子的形成、圈子社会情境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圈子文化背景对圈子社会化过程的调节作用。选取某城乡结合部一小学3至5年级898名儿童作为被试进行一年的跟踪调查,其中在第一年当地城市儿童占36.5%,当地农村儿童占48.8%,流动儿童占10.4%。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年都完成《班级戏剧》和《社会认知地图》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在个体层面上,圈子成员的社交性、亲社会性、自主性以及同伴接纳显著高于孤立者。城市儿童的自主性显著高于农村和流动儿童,后两者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亲社会性在性别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儿童会依据社会能力的相似性来组成同伴圈子,且不同圈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儿童也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伴交往,形成不同类型社会文化背景的同伴圈子。(3)儿童的社交性和自主性随着同伴圈子相应能力的提高而呈正向发展趋势。(4)同伴圈子对个体社交性和自主性发展的影响因圈子所注重的社会文化准则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农村-城市圈子比农村-流动圈子对儿童社交性发展的影响明显更大些;农村圈子的儿童自主性水平更趋于随圈子自主性的提高而正向发展。

关 键 词:社会变迁 社会文化背景 同伴圈子  相似性假设  社会能力

分 类 号:B8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