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京市不同水体中D和^(18)O组成的变化及其区域水循环指示意义    

Variations of δD and δ^(18)O in Water in Beijing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Local Water Cyc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翟远征[1,2] 王金生[1,2] 滕彦国[1,2] 左锐[1,2]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出  处:《资源科学》

基  金: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编号:D07050601510000)

年  份:2011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92-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CD、CSCD2011_2012、CSSCI、CSSCI2010_2011、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分析参与水循环过程的不同水体中D和18O组成的变化特征,是应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循环机理的必要前提。对北京地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河、库)、地下水(包括泉水)中的D和18O组成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大气降水中的D和18O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是不同季节大气降水水汽来源的不同所致,即主要受控于季风气候,而区域气象条件只是次要影响因素;北京地区地表干流中δD和δ18O的均值介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相应值之间,表明在维持有一定河川径流量方面,地下水的向河排泄在枯水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干流中D和18O组成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且沿着各径流方向总体有增大的趋势;地下水中的D和18O组成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其中在浅层地下水中的特征反映出含水层所处的气候比较干燥的蒸发盆地的特点,而在垂向上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则反映了全新世以来气温总体上逐渐变暖的气候变化特征;泉水与普通地下水在D和18O组成上的一致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的区域水循环机理和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机制。

关 键 词:北京  水文循环 δD  Δ18O 同位素

分 类 号:P3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