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迁徙停歇地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研究    

Breeding Ecology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Ciconia boyciana) in the Migratory Stopover Sit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薛委委[1] 周立志[1] 朱书玉[2] 单凯[2] 王立东[2] 许仁鑫[1]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研究所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 [2]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257091

出  处:《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870317);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学术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16

期  号:6

起止页码:828-8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之一,但近些年开始出现繁殖种群.为了解该种群的繁殖现状,有效开展保护工作,于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繁殖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21对,繁殖个体于2月上旬陆续返回繁殖区,最早于2月21开始筑巢.巢筑于水泥电线杆、人工招引巢或者高压输电铁塔上,其中利用旧巢11巢,新建巢10巢.大汶流巢区平均巢高13.25 m±2.07 m(N=18)、巢间距647.22 m±1 086.49 m(N=18);黄河口巢区平均巢高25.50 m±7.97 m(N=3),巢间距42 640.00 m±62 838.80 m(N=3).孵化期最早始于2月25日,个别繁殖对受干扰影响延迟到5月中旬.孵化期32.07 d±1.34 d(N=15),育雏期63.33 d±6.83 d(N=12),日育雏6.23±2.23次(N=68),雏鸟最早离巢时间为5月28日,最晚离巢时间为8月19日.2009年的21对繁殖东方白鹳共有17对繁殖成功,孵出47只幼鸟,出飞幼鸟37只.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主要因素是强风,此外,游客干扰、适宜巢址缺乏也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人工招引繁殖的成功率,可适当增加人工招引巢数量并对其上的巢基进行加固.

关 键 词:东方白鹳 繁殖生态 迁徙停歇地  黄河三角洲 人工招引

分 类 号:Q9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