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电针经穴与相应非经穴对大鼠心动过缓调节效应差异的研究    

Study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gulating Effect on Rat Brachycardia Between Electroacupuncture at Meridian Points and Corresponding Non-meridian Poi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采益[1,2] 徐斌[1] 喻晓春[3] 王玲玲[1] 常晓娟[1]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9 [2]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福州350108 [3]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出  处:《上海针灸杂志》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506);2006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

年  份:2010

卷  号:29

期  号:12

起止页码:747-7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心包经和胃经不同穴位及相应的非穴对心动过缓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研究不同经穴间、经穴与非穴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制作心动过缓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心包经不同经穴(大陵、郄门、曲泽)、胃经不同经穴(解溪、足三里、犊鼻)的效应差异,及与各经穴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动过缓大鼠心率(HR)、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平均动脉压(MAP)的调节效应的差异。结果电针心包经的大陵、郄门、曲泽均有改善心动过缓大鼠心率与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作用(P<0.05),提高大鼠心率的效应大小趋势是大陵穴<郄门穴<曲泽穴,统计分析表明,曲泽组与郄门组均优于大陵组(P<0.05);胃经的解溪、足三里、犊鼻中除解溪组外,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未呈现显著提高大鼠心率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P>0.05);电针心包经经穴与胃经经穴对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率、心功能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经脉不同经穴、不同经脉的经穴具有效应特异性,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经穴的效应量未呈现显著性差异,提示在以小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电针效应研究中,非经穴选择在经穴附近可能是不合适的。

关 键 词:经穴特异性 心动过缓 大鼠  电针 非经穴  

分 类 号:R2-03[中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