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硒源后效应对小麦农艺性状与富硒量的影响    

After-effects of Different Selenium Sources on th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lenium Contents of Whea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邢丹英[1] 许少华[1] 高剑华[1] 罗耀美[2] 李鹏飞[1] 张艳霞[1] 柯智玲[1] 何文静[1] 袁志华[1] 龙飞[1]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2]湖北省利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利川445400

出  处:《湖北农业科学》

基  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ABA006)

年  份:2010

卷  号:49

期  号:12

起止页码:3009-30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10个小麦品种(系)施用不同硒源,探讨对第二季小麦农艺性状和子粒含硒量的后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硒源后效应对供试小麦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粒重没有显著影响,对小麦子粒的含硒量有一定影响;富硒复混肥、富硒矿粉的后效应高于亚硒酸钠,高含量的富硒复混肥和硒矿粉优于低含量的富硒复混肥;品种间的子粒含硒量差异极显著,其含量依次为鄂麦15、鄂恩6号、襄麦20、"2002-163"、"2001-1257"、鄂恩5号、"35888"、"25951"、鄂麦18、鄂麦23。

关 键 词:小麦 硒源 后效应 农艺性状 含硒量

分 类 号:S512.1] O613.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