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分区与序列及其对隆升的响应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克信[1,2] 王国灿[2,3] 季军良[1,2] 骆满生[1,2] 寇晓虎[4] 王岳明[5] 徐亚东[1,2] 陈奋宁[6] 陈锐明[6] 宋博文[1,3] 张楗钰[1,3] 梁银平[1,3]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武汉430074 [5]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兰州730000 [6]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10103,1212010733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921062,40830212);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编号:MSFGPMR200810)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40

期  号:12

起止页码:1632-16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CD、CSCD2011_201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系统查阅1996~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完成的177幅1:25万地质填图和前人已发表的新生代地层资料的基础上,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纪-新近纪残留盆地共98个,归属为南疆-西昆仑、柴达木-祁连-西秦岭、羌塘-川西、扬子西缘、冈底斯-喜马拉雅-恒河共5个地层区,进一步细分为13个地层分区.通过对各个地层分区的残留盆地类型、形成构造背景、各分区内的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沉积特征、地层接触关系、时代确定依据与沉积演化过程的描述,将青藏高原新生代的隆升及其沉积响应划分为3大阶段、8个亚阶段:一是俯冲碰撞隆升阶段(65~34Ma),含3个亚阶段:(1)65~56Ma:印度与欧亚板块初始碰撞,恒河前陆盆地和成都、塔里木压陷盆地形成.(2)56~45Ma: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高峰期,高原北部柴达木-可可西里-羌塘压陷盆地和东北缘的兰州-西宁压陷盆地形成.(3)45~34Ma:约40Ma左右藏南新特提斯残留海消亡,印度与欧亚板块全面完成碰撞;高原东缘走滑拉分盆地初始发育.约40Ma以来喜马拉雅沉积缺失,标志喜马拉雅初始隆升;约36Ma以来冈底斯带区域不整合面发育,标志冈底斯初始隆升.二是陆内汇聚挤压隆升阶段(34~13Ma),含3个亚阶段:(1)34~25Ma:沿冈底斯分布日贡拉砾岩,是冈底斯持续隆升的产物.高原东北缘出现临夏-循化新的压陷盆地.(2)25~20Ma:沿冈底斯带南缘广布大竹卡组砾岩.可可西里-沱沱河地区角度不整合面发育和盆地内的古近纪地层抬升变形,指示可可西里-沱沱河发生较大幅度隆升.约23Ma时塔里木海相沉积结束,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标志高原整体隆升.(3)20~13Ma:高原内及周边大型盆地全面发展,盆内发育持续湖侵充填序列,高原及周边出现最大湖泊扩张期;高原东缘走滑拉分盆地发育进入鼎盛期.三是陆内均衡调整隆升阶段(13Ma以来),含2个亚阶段:(1)13~5M

关 键 词:古近系-新近系  残留盆地 地层分区 沉积演化  青藏高原

分 类 号:P54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