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Impact of climate warming and drying on food crops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邓振镛[1] 王强[2] 张强[2] 倾继祖[1] 杨启国[1] 袁志鹏[2] 刘文婧[2] 徐金芳[3]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2]甘肃省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 [3]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806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957);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09-14);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IAM200811);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090NKCA118)共同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30

期  号:22

起止页码:6278-62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东北、华北和西北50a来的平均气温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气候变暖明显,尤其冬季增温最显著。区域增暖的极端最低气温远比极端最高气温的贡献大。东北、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a减少20—40mm,尤其春夏季减少最明显。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干旱化趋势非常突出。在综述我国北方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暖干化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喜凉作物冬小麦、春小麦、马铃薯和喜温作物水稻、玉米、谷子、糜子等7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熟性、种植区域与面积、产量与品质等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揭示了气候暖干化使春播作物播期提早,苗期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营养生长期提前,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延长;秋作物发育期推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长期延长;越冬作物播期推迟,越冬死亡率降低,种植风险减少,春初提前返青,生殖生长期提早,全生育期缩短。使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向高纬度高海拔扩展;品种熟性向偏中晚熟高产品种发展;喜温作物和越冬作物以及冷凉气候区的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旱作区种植不较耐旱的玉米、春小麦等作物种植面积受到制约。对雨养农业区的作物气候产量影响严重,尤其对不够耐旱的小麦和玉米的气候产量受影响最大;对较耐旱的谷子、糜子、马铃薯等影响较轻。从作物属性而言,对喜温作物水稻、玉米和越冬作物冬小麦有利于气候产量提高;对喜凉作物春小麦和马铃薯的气候产量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提出了从5个方面应对气候暖干化的技术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根据不同气候年型调整各种作物种植比例;针对不同气候区域发展优势作物和配置作物种植格局;采取不同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提髙抵御灾害能力。为粮食作物安�

关 键 词:中国北方  气候暖干化 粮食作物 气候生态适应性 应对措施  影响  

分 类 号:S1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