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民族县域旅游发展定量综合评价——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为例
The Quantitativel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Counties:Taking 16 Minority Counties of the Miao and Dong minorities'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Southeast Guizhou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550001 [2]凯里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学院,凯里556000 [3]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阳550001
基 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06]26号);贵州省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研究项目(08JD018);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创新基金(研[2010]12号)
年 份:2010
卷 号:29
期 号:10
起止页码:1263-12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自我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通过检索研究文献发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已成为国内旅游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稳定方向。然而实践表明:基于区域微观尺度的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优劣是衡量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之一,因此对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制定出适宜策略。本文构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的资源—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势发展县域凯里(市)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1.510,显示出其作为黔东南州首府旅游发展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基础优势;极核发展县域雷山、镇远、施秉、黎平、从江和榕江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逐渐成长为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的核心民族县域;均衡发展县域锦屏、台江、剑河、黄平、麻江和丹寨发展潜力较大;滞后发展县域岑巩、三穗和天柱发展较为缓慢。上述结果揭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和规律,为民族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 键 词:民族县域 旅游发展 综合评价 定量 黔东南州
分 类 号:F590[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