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蠕滑机理的车轮磨耗模型分析  ( EI收录)  

Analysis of the Wheel Wear Model Based on the Creep Mechanis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丁军君[1] 李芾[1] 黄运华[1]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工程系,四川成都610031

出  处:《中国铁道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210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G05B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WJTU09ZT07)

年  份:2010

卷  号:31

期  号:5

起止页码:66-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104713408902)、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C80型货车为例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FASTSI M算法计算出接触斑内蠕滑力的大小和分布,依据Pearce,Zobory,Jendel和Braghin 4种磨耗模型计算轴重、速度、曲线半径和车轮硬度对车轮踏面磨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轴重从21 t提高到25 t时,由Pearce模型计算出的踏面磨耗率是Zobory模型的5.05~4.22倍、Jendel模型的3.77~1.86倍、Braghin模型的15.29~12.35倍;运行速度从60 km.h-1提高到120 km.h-1时,由Pearce模型计算出的踏面磨耗率是Zobory模型的5.13~4.5倍、Jendel模型的3.46~1.4倍、Braghin模型的12.48~16.96倍;曲线半径从5 000 m减小到300 m时,由Pearce模型计算出的磨耗率是Zobory模型的6.06~4.2倍、Jendel模型的1.82~0.91倍、Braghin模型的23.97~13.0倍;直线上车轮磨耗主要发生在踏面接触区,焊接构架式转向架的最大磨耗深度是三大件式的6.4倍、径向式的14倍;曲线上车轮磨耗主要发生在轮缘接触区,焊接构架式转向架最大磨耗深度是三大件式的4.4~1.25倍、径向式的1 126~47.7倍。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Jendel模型能够真实反映车轮踏面磨耗的机理。

关 键 词:车轮磨耗 蠕滑 磨耗模型  轴重 速度  曲线半径  车轮硬度  货车

分 类 号:U260.11] U260.3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