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氮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Shangha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太原师范学院城旅学院,太原030012 [2]华东师范学院地理系,上海200062 [3]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杭州310007 [4]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51063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77)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21
期 号:9
起止页码:2279-228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在野外采样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水稻田(3.86 kg.m-2)>旱地(3.17 kg.m-2)>林地(3.15 kg.m-2)>撂荒地(2.73 kg.m-2)>城市草坪(2.65 kg.m-2)>园地(2.13 kg.m-2)>滩涂(1.38 kg.m-2).通过相邻样地法,分析了水田转变为旱地、农田撂荒及水田转变为人工林地等3种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总氮的影响.由水田转化为旱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显著降低;在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农田管理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平原地区,农田撂荒并不是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有效方式;水田转变为人工林地4~5年后,林地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低于相邻的水稻田,表明水田转变为林地并未引起土壤碳、氮的增加,从短期来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汇集效应因植被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还处于较低水平.
关 键 词: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上海
分 类 号:S1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