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期施肥管理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Impa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th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Paddy Red Soi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卜洪震[1] 王丽宏[2] 尤金成[3] 肖小平[4] 杨光立[4] 胡跃高[1] 曾昭海[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2]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3]呼伦贝尔市草原研究所,内蒙古海拉尔021008 [4]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

出  处:《中国农业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222;3087149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9B01;2006BAD02A15);2008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28)

年  份:2010

卷  号:43

期  号:16

起止页码:3340-33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CD、CSCD2011_2012、FSTA、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明确施肥制度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土壤熏蒸和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宁乡不施肥处理、施用化肥、常规施肥、秸秆还田、30%有机肥+化肥和60%有机肥+化肥6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磷脂脂肪酸。【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化肥、秸秆还田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总磷脂脂肪酸的量。长期施用化肥后,群落中含有iC15:0的微生物明显增多,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后,群落中含iC15:0微生物明显减少,而含aC15:0微生物则显著增加。通过对21种测得磷脂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87.6%。除C12:0和C15:0外,大部分的非饱和脂肪酸和环式脂肪酸的变异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中反映出来。从肥料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看,第一主成分及第二主成分可以解释肥料处理变异的89.8%,相比较而言,化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相互间的差别较小,60%有机肥处理与秸秆还田处理几乎重合。【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肥料处理差异可以在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上得以体现。

关 键 词:红壤 施肥  微生物量碳 磷脂脂肪酸

分 类 号:S15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