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茶树‘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Natural Hybrid Progenies of Camellia sinensis‘Huangshanzho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范凯[1] 洪永聪[1] 丁兆堂[1] 王玉[1]

机构地区:[1]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9

出  处:《园艺学报》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ZRB01654);青岛农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630620)

年  份:2010

卷  号:37

期  号:8

起止页码:1357-13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ISSR标记结合形态学性状,分析了茶树‘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所调查形态学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5%(12.5%~33.2%),Shannon-weave指数平均为1.89(1.60~2.07)。22条ISSR引物在供试样品中共扩增出40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96条,多态性比率为98.5%,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达0.90,供试样品的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2和0.49。充分表明‘黄山种’通过自然杂交,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重组,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Mantel检测基于形态学与基因型估算的遗传距离矩阵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1,P=0.01)。基于形态学性状和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显示,大多数‘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的单株可聚成一大类群,只有少数单株遗传距离较远,单独聚为一类。这些单株一芽三叶长、百芽质量较大,可为今后‘黄山种’系统选种提供优异种质材料。

关 键 词:茶  形态学性状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分 类 号:S57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