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京津唐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 EI收录)  

Three-dimensional crust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nd seismicity analysis in Beijing-Tianjin-Tangshan Reg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于湘伟[1] 陈运泰[2] 张怀[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49 [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4002);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404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8CB425701);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合作项目"华北地震数值预报试验场若干问题预研究"联合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53

期  号:8

起止页码:1817-18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利用华北遥测地震台网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12个台站记录到的1993~2004年发生在首都圈地区3983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资料和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京津唐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震源参数.京津唐地区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图像在浅层上很好地反映了地表地质、地形的特征.在平原和凹陷的盆地处呈现P波低速速度异常,而在隆起的山区或基岩出露区显示为P波高速速度异常.在研究区域内震级M≥6.0历史地震和经过重新定位后的震级M_L≥3.0的地震的震源位置在10 km深度和15 km深度处的P波相对速度扰动图上的投影都显示出相似的特点,即:绝大部分的地震的震源位置在P波相对速度扰动图上的投影分布在低、高速异常的交界地带,且偏高速体一侧,只有极少数的地震分布在P波速度异常体内部.

关 键 词: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性 横向不均匀性

分 类 号:P3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