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泉州湾海域鱼类多样性及营养级变化    

Changes of fish diversity and trophic levels in Quanzhou Ba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杜建国[1] 陈彬[1] 卢振彬[2] 宋普庆[1] 许章程[1] 俞炜炜[1] 宋希坤[3]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 [2]福建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02 [3]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福州350003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705029和200805064);国家908专项资助项目(908-02-04-08)

年  份:2010

卷  号:18

期  号:4

起止页码:420-4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利用2008年5月和10月在泉州湾进行的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两次拖网调查共鉴定鱼类54种,隶属于2纲13目32科。其中中上层鱼类12种,近底层鱼类19种,底层鱼类23种;暖水性鱼类40种,暖温性鱼类14种,未发现冷温性和冷水性种类;杂食性鱼类4种,低级肉食性鱼类37种,中级肉食性鱼类8种,高级肉食性鱼类5种。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和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是5月份最主要的优势种,凤鲚(Coiliamyst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10月份最主要的优势种。与1985年的调查资料相比,泉州湾鱼类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样性指数由3.05下降到2.32,均匀度指数由0.76下降到0.58,营养级指数由2.79下降到2.54。泉州湾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关 键 词:泉州湾  群落结构 优势种 营养级指数  

分 类 号:Q9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