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贵州茶园害虫区系考查及优势种演替趋势分析    

Investigation on pest fauna in tea gardens and succession trend of dominant species in Guizho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国华[1] 夏绍湄[1] 韩宝瑜[2,3]

机构地区:[1]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湄潭564100 [2]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8 [3]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08

出  处:《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8FY210500);中国农科院首批二级岗位杰出人才科研基金课题(2002-382)共同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37

期  号:3

起止页码:411-4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种茶历史悠久,茶园害虫种类丰富,在近些年考查鉴定基础上,记载了隶属于53科10目2纲的茶树害虫231种、害螨5种及其地理分布,其中鳞翅目18科110种,同翅目12科77种,这两目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81%。就优势种演替趋势来看,20世纪50年代前期茶树害虫不防治;从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主要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和茶毛虫,其中50年代茶牡蛎盾蚧、椰圆蚧和茶网蝽等害虫也较严重,60年代卷叶蛾类、尺蠖类等鳞翅目害虫严重为害,70年代刺蛾类、蓟马类严重发生。80年代初以来,侧多食跗线螨、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黑刺粉虱和茶牡蛎盾蚧等小型刺吸式害虫为害重,鳞翅目和鞘翅目等咀嚼式害虫降为次要害虫。分析优势种演替主要原因,认为:茶园耕作制度从茶树种籽的单丛种植、单行条植、到双行密植和多行密植,再到无性系良种双行条植,氮肥施用量大量增加,显著改变了茶区气候、茶园生境小气候,改善了茶园肥力,芽叶持嫩性增强,营养组成改善,生境愈趋稳定,害虫种类和个体数量增多;其次,茶树品种不断更换,主推的高产品种增多,营养组分含量增加,刺吸式害虫增多;尤其是化学农药的常年使用,致大体型、代数少的害虫逐渐减少,小体型、多化性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在促使茶园昆虫区系的演替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关 键 词:贵州  茶树 害虫区系  优势种类演替  主要害虫

分 类 号:S435.7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