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岩性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STRUCTURAL AND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ZO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ISMIC ACTIV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3]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37 [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5]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东海222300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批准号:2008CB425702)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30
期 号:4
起止页码:768-7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文章以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汶川地震破裂带南段虹口乡八角庙地区地表断裂带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结合汶川地震科学钻探1号孔(WFSD-1)岩芯部分研究成果,探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物质组成及其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映秀-北川断裂带由很多次级小规模断裂(破碎带)以及夹持其中的块体所构成,其中断层泥的厚度由几毫米到25cm不等,与WFSD-1岩芯记录的地震断裂现象基本一致。从虹口乡八角庙露头来看,映秀-北川断裂带整体宽约120m,分布有近80条含有断层泥的次级断裂带。以台湾车笼埔断裂钻探项目(TCDP)和汶川地震科学钻探(WFSD)研究来看,一次大地震只能形成几毫米至约2cm厚的断层泥,推断映秀-北川断裂带中每层断层泥至少发生过1次到13次地震,该区总厚度约150cm的断层泥中发生地震次数至少为183次,说明沿着映秀-北川断裂带重复发生过多次强地震活动。每次地震活动并不完全沿袭老的地震断裂主滑移带滑动,而是沿着断层泥边部区域滑动。从整个断裂带中断层泥分布特征来看,地震断裂活动具有向断裂下盘迁移的趋势,并且断层泥的厚度与断裂活动性成正比关系,表明断裂带宽度与地震活动次数及其演化历史有着成因上的直接联系,多次地震活动叠加可能是龙门山形成的主要成因。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映秀-北川断裂 断层泥 主滑移带
分 类 号:P31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