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  ( EI收录)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Sediment and Runoff Change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and Underlying Caus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孙鹏[1] 张强[1,2] 陈晓宏[1] 陈永勤[3,4]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广州510275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3]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 [4]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39005)共同资助;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前沿领域创新研究项目(CXNIGLAS200814;08SL141001-28005);中山大学理工科青年教师重点培育项目(2009-37000-1132381);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引进项目(37000-3171315)~~

年  份:2010

卷  号:65

期  号:7

起止页码:828-8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运用改进的Mann-Kendall(M-K)趋势与突变检验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等五大支流的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外洲、李家渡、梅港、虎山、万家埠)1956-2005年的水沙序列,在系统搜集流域内水库信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流域内水沙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各支流的水沙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无明显变化外,其余4站都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五大支流的输沙量变化比较复杂,外洲站、李家渡、梅港站和虎山站的输沙量在1985年以后减少的趋势显著,而万家埠站的输沙量直到1999年才开始减少;(2)森林覆盖率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森林对减少湿季径流量的作用不明显,但对枯季径流量增加的影响显著。(3)水利设施(尤其是水库)对五大支流的水沙变化影响很大,尤其对输沙量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也是鄱阳湖流域大部分水文观测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鄱阳湖流域 水沙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分 类 号:P33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