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PCR-DGGE技术的红树林区微生物群落结构    

Analysi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mangrove sediments by PCR-DGGE techniqu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慧杰[1,2] 杨彩云[1] 田蕴[1,2] 林光辉[1,2] 郑天凌[1,2]

机构地区:[1]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361005 [2]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出  处:《微生物学报》

基  金:国家"863计划"(2008AA09Z4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847;40976069;30930017;30940002);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Y0048);深港创新圈项目(08Lh-04)~~

年  份:2010

卷  号:50

期  号:7

起止页码:923-9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为了解红树林沉积物中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应用PCR-DGGE技术对福建浮宫红树林的16个采样站位样品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DGGE指纹图谱,对它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各站位样品细菌多样性指数(H)、丰度(S)和均匀度(EH)均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与它们所处站位的不同有关,红树林区细菌多样性高于非红树林区细菌多样性。对不同站位细菌群落相似性分析,它们的相似性系数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同一断面的细菌群落结构相近性较高。对DGGE的优势条带序列分析,同源性最高的微生物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菌门(Chlorobi),它们均为未培养微生物,分别来自于河口海岸沉积物。【结论】应用PCR-DGGE技术更能客观地反映红树林沉积物中真实的细菌群落结构信息。另外,研究也表明红树林区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在红树林区研究开发未知微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关 键 词:PCR-DGGE 红树林 微生物群落结构 细菌多样性

分 类 号:S718.5[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