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红沙枇杷‘大红袍’与白沙枇杷‘宁海白’糖积累及代谢的差异    

Difference in Sugar Accumulation and Metabolism Between Red Flesh and White Flesh Cultivar in Loquat(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俊伟[1] 徐红霞[1] 谢鸣[1] 吴延军[1] 张慧琴[1] 冯健君[2]

机构地区:[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310021 [2]浙江省宁海县农林局,浙江宁海315600

出  处:《园艺学报》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306128);浙江省科技厅重大农业项目(2006C12108)

年  份:2010

卷  号:37

期  号:6

起止页码:997-10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白沙枇杷品种‘宁海白’和红沙枇杷品种‘大红袍’为试材,分析了果实发育进程中果实糖含量、蔗糖与山梨醇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果实发育与糖积累进程基本相似,蔗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山梨醇含量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果糖与葡萄糖是这两个品种积累的主要糖,90%左右的果糖与葡萄糖是在成熟前3周内积累的;两个品种间果糖含量差异较大,‘宁海白’的果糖含量比‘大红袍’高约1/3,而葡萄糖含量仅高8%。转化酶、SS分解活性和SDH的变化趋势基本类似,都是幼果期较高,此后随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到果实发育后期又转为上升直至成熟;SS合成活性和SPS活性变化与前面几个酶的变化趋势不同之处是成熟时的活性又有所下降。‘宁海白’的转化酶、SS分解活性均高于‘大红袍’,特别是果实发育后期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远高于‘大红袍’,而SDH活性是‘大红袍’略高于‘宁海白’。以上结果表明,枇杷品种间糖含量的差异与其代谢酶的活性水平有关。

关 键 词:枇杷 糖积累 蔗糖代谢 山梨醇代谢  

分 类 号:S66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