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光环境对麻栎和刺槐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Effects of light intensity on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seedlings of Quercus acutissima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飞[1,2] 郭卫华[2] 徐伟红[2] 王仁卿[2]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250014 [2]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济南2501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Z2007D0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7-0511)

年  份:2010

卷  号:30

期  号:12

起止页码:3098-31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通过搭建遮阳棚设置3个光照强度,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林缘、林窗和林下光环境,研究麻栎和刺槐幼苗形态结构、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极度弱光环境限制了幼苗的株高、基径、总叶面积、冠面积、叶面积指数和总叶数等形态指标的增长,与全光环境相比,适度遮荫有利于幼苗的形态生长,光照对麻栎形态的异速生长曲线影响较小,刺槐较麻栎的曲线变化更明显一些,弱光降低了异速生长指数。随遮荫程度的增加,麻栎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逐渐降低,刺槐的净光合速率则在适度遮荫下最大,两者的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大,水分利用效率先升后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麻栎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降低,叶面积比率的增加和根冠比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光能的捕获,而刺槐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则在适度遮荫下达到最优;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上升,而叶绿素a/b则逐渐下降。麻栎和刺槐显示出不同的生存策略和光利用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它们在阔叶林群落中不同的演替地位。

关 键 词:模拟光环境  形态  生物量分配 光合特性  麻栎 刺槐

分 类 号:S718.4[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