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多尺度的丹顶鹤生境适宜性评价——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例    

A multi-scale assessment of habitat suitability of red-crowned crane a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 Shandong,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曹铭昌[1,2] 刘高焕[2] 单凯[3] 侯银蓄[4] 王明春[5] 李东来[6] 申文明[7]

机构地区:[1]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3]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东营257091 [4]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5]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6]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7]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100029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中科院方向项目(kzcx2-yw-308);国家科技支持计划:全国物种资源预测预警关键技术与示范(2008BAC39B06);物种资源监测网络构建和监测技术标准与规范研究(2008BAC39B01)

年  份:2010

卷  号:18

期  号:3

起止页码:283-2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尺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基于多尺度更能抓住物种-环境之间关系。生境适宜性模型可以定量并多尺度研究物种-环境关系,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生境适宜性评价中。本文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为研究对象,以其迁徙和越冬的重要地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应用二项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10-1,500ha之间,通过变换空间尺度大小构建了10个空间尺度下丹顶鹤生境适宜性模型。通过检测尺度对模型构建的影响,选择最佳模型开展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分析和评价。尺度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的拟合能力和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存在尺度效应,空间尺度为50ha时的单尺度模型为最佳单尺度模型,多尺度模型优于所有单尺度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丹顶鹤适宜生境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以上,且大部分适宜生境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南部,自然保护区北部由于缺乏淡水来源,适宜生境较少。为有效保护丹顶鹤生境,建议加强保护区湿地生境监测、评价和规划,以及对人为干扰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关 键 词:Grusjaponensis  尺度  生境适宜性模型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分 类 号:Q9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