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兰州地区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初步研究    

A Study of Liquid Water Path and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in Lanzhou Area Using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建平[1] 何敏[1] 阎虹如[1] 张北斗[1] 闭建荣[1] 靳秦建[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出  处:《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33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25015

年  份:2010

卷  号:34

期  号:3

起止页码:548-55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液态云水路径(liquid water path,LWP)和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是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目前,针对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直接观测较少,特别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至今没有获得系统的观测值。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近两年的微波辐射仪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首先引入Liljegren et al.(2001)的反演方法并加以改进,计算得到适合黄土高原地区的反演参数,利用改进后的反演方法计算近两年的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分析结果显示,与TP/WVP-3000型12通道微波辐射计的直接输出结果相比,本文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在SACOL代表的黄土高原地区,95%的云水路径值都在150g/m2以下,95%的可降水量值都在3cm以下。由于SACOL的降水受亚洲季风的影响,液态云水路径日均值冬季最小,秋季最大,其日变化规律显示半干旱区液态云水路径大体上呈双峰分布,峰值主要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卫星反演资料的年变化趋势与地基反演结果比较吻合。因此,运用卫星反演的液态云水路径来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空中云水资源是一种比较可信的手段。

关 键 词:液态云水路径  可降水量 微波辐射计 日变化 云和地球能量辐射系统  

分 类 号:P426[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