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DNA修复基因ERCC1 C19007T多态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Associ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DNA Repair Gene ERCC1 C19007T Polymorphism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ervical Canc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广东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广东东莞523808 [2]广东医学院衰老研究所,广东东莞523808 [3]广东医学院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4]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广州510010 [5]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东莞523018
基 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910815256);广东医学院博士启动项目(编号:XB0818)
年 份:2010
卷 号:26
期 号:4
起止页码:286-2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_E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19007T(Asn118Asn,rs11615)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91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103例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的ERCC1C19007T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并用年龄进行校正,计算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T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中的分布频率(31.3%)高于对照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显著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调整后的OR=3.68,95%CI=1.22~11.14,P=0.021)。而且T等位基因增加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的趋势在Ⅰ期的宫颈癌患者(TTvsCC:调整后的OR=4.69,95%CI=1.36~16.21)以及在<45岁的人群中(TTvsCC:调整后的OR=5.05,95%CI=1.01~25.20)更加明显。结论:ERCC1C19007T多态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T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宫颈癌易感的一个风险因素。
关 键 词: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宫颈癌 遗传易感性
分 类 号:R73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